close

懶人包的崛起??

  “懶人包詞,在最近服貿爭議過後,從網路上的流傳,浮現到了前台,有愈演愈烈的情形,但也發展出許多隱憂,本篇為討論這部分而做了些許見解。

  懶人包,其主要功能,是為了要解決PTT板面因為爭議混亂,而不方便其他鄉民掌握參與的問題,爭議事後熱心的鄉民將事件始末、時序、關鍵內容及位置整理成懶人包

  當發生重大事件時,由於相關項目議題過多,於­是就有熱心的鄉民整理成所謂懶人包,將事件的原因、始末、時序發展加以整理,讓其他未­參與的鄉民也能很快理解。

  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韓詠紅,因台灣反兩岸服貿學潮學到此詞,認為懶人包「可不是一個收納了百科全書般豐富知識的大布袋,恰恰相反,它是幫助普通人用最短時間,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與核心問題的一種網絡傳播文體。簡而言之,就是略去細節,只告訴你核心信息的超精鍊寫作。」並猜想「把這種體裁稱作「懶人包」,我猜想是台灣人的發明」,認為視覺資訊圖(infographics)一詞不如「台灣的叫法聰明乾脆,直接叫懶人包」。--引用自維基百科


  而在服貿之前,懶人包卻隱含著貶義,因為它是將眾多資料整合為一的檔案,其中不免參雜到鄉民本身的意見,以及不實的資料,未加以考證,導致民眾的誤解,這是缺點的其中至一。

  甚至在之前的懶人包中,不全然是有關社會議題的,也包含了許多色情、不明的連結,藉著懶人包的傳播速度,在網路上瘋傳。

    在網路上,也不是人人都肯相信懶人包所言,如下面所言

  對於服貿,無論你是反或挺,最起碼都得傾聽理解對方為何而反、為何力挺。然而,要搞懂這些正反雙方堅不退讓的理由,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懶人包就能搞定。--引用自http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-content-92743-106783?page=1

  也因看事件的的各種角度,懶人包並不能以偏概全,它僅僅能夠提供一個簡便的路徑,供我們去了解一個事件、一件事物。

  這也許是一個趨勢,可以使得民眾在網路上能更清楚表達自己的聲音,以這一個簡便得路徑,在複雜的網路世界裡,凝聚一個焦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郭憲儒期中報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